潘多拉魔盒虽被打开,但对人类活动的中低纬度地带产生的影响将是非常有限的。
调查发现,云南民族地区农村庭院经济对于果树、蔬菜、畜禽甚至药用植物等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具有重要作用。调查发现,传统发展模式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生物资源保护的干扰相对较小。
最终调查结果显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依然是我国农业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旱地农业由于轮作、间套作等原因,品种多样性显著高于水田。诸多作物产品是少数民族宗教、节庆必不可少的祭祀品、庆典品、衣着装饰品,这使相关资源得以保存。如傣族、景颇族、哈尼族等对糯性有偏爱,在这些民族聚居地区糯性资源占有数量较大。此次调查共收集栽培植物、药用野生植物、食用菌类、畜禽等农业生物资源样本和标本10360份。
云南是我国生态类型最为丰富、复杂的地区,按照生物生态学原理,生物资源孕存量必然最大。云南民族地区是我国农业生物资源最丰富地区 2011-08-30 17:00 · Hebe 云南及周边地区是公认的我国生物资源包括农业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中国一面强调三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和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一面又排斥能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要纽带和抓手,这是行政体制不健全的一种表现。
我国生物质能的发展在十二五将得到重视,与一批长期为中国生物质能发展奔走呼吁的科学家分不开。将三农局限于初级农产品生产的产业结构是不行的,必须将生产链条向农产品加工和生物质产业等高附加值方向延伸,否则现代农业就是一句空话。中国生物质能可以全面替代传统能源 2011-08-31 17:00 · Betsy 国家十二五生物质能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300万千瓦,较2010年增长160%。谁看不到这一点谁就会吃亏。
瑞典有沼气驱动车1.5万辆(2007年),加气站遍布全国,预计2040年前后全国天然气消费将由产业沼气替代。德国有4780家沼气厂(2009年),装机容量1600兆瓦。
靠纤维素乙醇吗?不切实际。如果利用非粮低质边际性土地种植甜高粱和薯类,每年可转化为1亿吨燃料乙醇,并使农民增收1000亿~1500亿元。建议在制订十二五规划中将农村户用沼气与产业沼气分开来,产业沼气中的自用与商用分开,供热发电与替代天然气的CBG分开,分别提出发展指标要求。由传统厌氧发酵工艺发展到连续搅拌发酵(CSTR)和中高温发酵工艺。
石元春院士就是其中之一。随着社会需求和商品价格而调整原料价格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哪种商品和原料都是如此,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使毫无或很低经济价值的秸秆和畜禽粪便等污染物无害化、资源化和增值化有什么不好?在需求旺盛和附加值较高的能源产品拉动下,合理提高薯类和甜高粱等的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有什么不好? 质疑之三是国家的补贴多了。这位笑称自己是80后的八旬老人,一直在为生物质能奔走呐喊。回答对发展生物质能的种种质疑 质疑之一是怕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不同生物质原料适合生产不同的产品,经原料与产品的匹配与整合,11.71亿吨标煤的生物质原料中约4.59亿吨标煤的产能(39%)适合于生产液体燃料以替代石油。中国不含太阳能的清洁能源年可开采资源量为21.48亿吨标煤,其中生物质能占54.5%,大水电、小水电和风电分别占18.5%、8.7%和15.5%,核能为2.8%。
燃料乙醇不能停顿,要加大步伐 我国十五以陈化粮乙醇起步,2005年过百万吨,位列世界第三。生物质能可以全面替代传统能源 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氢能和未来的核聚变等均为物理态能量,需要通过涡轮机等复杂的技术和人为设施转化为电与热,风能和太阳能很不稳定和储能性差。
可以年年为农民挂果丰收的一片摇钱树林啊。由温家宝总理担任主任的国家能源委员会,连外交部和解放军总参谋部都参与了,唯独没有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美欧斥巨资攻关多年的第2代纤维素乙醇,因技术难度太大已宣布大幅调低2011年的生产指标,而我国在纤维素乙醇上根本没有认真下过功夫。十一五期间,因粮食趋紧而叫停新增粮食乙醇,鼓励发展非粮乙醇,这是及时和正确的。石元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正是生物质的这种特质与功能,使人们在需要对化石能源进行替代时,首先也主要是利用已有技术进行生物质的直燃或混燃发电。
自人类学会钻木取火后,生物质能就一直是主要能量来源。根据他的建议,已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在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能源等几处都加强了生物质能的内容。
可以使国家公平正义、科学和谐地发展,并维护社会稳定。如果说国家对风能和太阳能的补贴给的是企业,那么生物质发电和燃料乙醇成本中原料占六成,政府对企业的补贴实际上是转移支付给了农民,这有什么不好? 质疑之四是垦殖荒地会不会破坏生态。
而且生物质能是清洁的、低碳的、可持续的。中国陆地风能(离地面10米高度)的技术可开发量为2.97亿千瓦,可开发面积20万平方千米,离岸20千米海域范围内技术可开发量1.80亿千瓦,可开发面积3.7万平方千米。
现在国家那么缺油少气,能源安全形势那么严峻,为什么不能启用这些储备性土地去建绿色煤田、绿色油田和绿色气田?资本不流通是死钱,该用的地不用就是不能实现价值的废地。农村能源向商业能源升级。由供热发电发展到对天然气的替代。国家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与补贴是正常和必要的,各国都是如此,且力度大得多。
生物质产业的原料一头在三农,加工和市场一头在工业和城市,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最佳纽带和抓手。对于可以利用而尚未利用的土地,闲在那里无人问,一说垦殖就忧心忡忡,奇怪逻辑。
如果开发农林及加工业的有机废弃物,可转化为600亿~8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相当于全国现有消费量),并使农民增收1000亿元。这种落后的观念、体制和现象在美欧等国是找不到的。
当然,还要下真功夫抓实纤维素乙醇和微藻生物柴油的研发,做好技术储备。质疑之五是生物质能的技术不成熟。
只可惜此间粮食乙醇生产依旧,非粮乙醇只完成了新增200万吨指标的10%。30多年过去了,中国农村户用沼气池发展到了3000多万个和年产沼气120亿立方米,而欧洲的产业沼气也由以城市污水和有机垃圾为原料发展到以畜禽粪便和专用能源作物为原料。中国太阳能资源丰富,但目前尚无资源量的具体数据。发展非粮乙醇能将我国千万公顷沉睡的边际性土地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激活起来,它是完成2020年1000万吨燃料乙醇指标的唯一和最佳选择。
是1代、2代,还是1.5代?新增300万吨还是500万吨?国际油价肯定会越来越高,国际形势总是变化无常,为了石油安全,建议从每年1万亿的购油款中拿出一小部分开发本土的绿色油田。生物质能的资源量是水能的2倍和风能的3.5倍。
我国仅大中型养殖场废水、工业有机废水和城市污水3项原料资源,就具备年产830亿立方米沼气或7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资源潜力,相当于现全国天然气的年消费总量。薯类和高粱从来就是生产淀粉和酒的工业原料和饲料而不是人的口粮,再说它们只是用那些种不了粮食的低质土地。
如加上现有种植薯类、高粱等的非粮低产农田,即具年产1亿吨燃料乙醇的生产潜力,这是多大的一片绿色油田。十一五即将过去,十二五的燃料乙醇该有个说法了。